当前位置: 首 页 > 半岛动态 > 半岛时评 半岛时评
    梁立昌:韩国外长对华喊话的背后原因值得思考
    发布者:梁立昌 来源:朝鲜半岛论坛  日期:2022-05-26 09:45:04
    正值夏日炎炎,中韩关系却进入多事之“秋”,让人感到一丝丝凉意!

    近日,诸多舆论平台都在转载韩国外长朴振5月23日针对韩美同盟和韩中关系如何协调之时的发言。其发言大意就是“希望中国政府尊重新形成的印太秩序与规范,作为负责任的国家发挥自身作用。”“韩美同盟关系深化并不等同于韩方忽视与中方的关系,韩美和韩中关系不是零和博弈。若中方感到忧虑,双方可通过战略沟通消除忧虑,形成相互尊重共同发展的共识是外交部应尽的职责。”

    这番外交发言没有出格的地方,但在美国总统拜登东亚之行激起中美战略竞争态势日益化之际,这番强调韩国立场的发言就觉得有些刺耳。如果认为这番话刺激了中国人的自尊,那恰恰是韩国人希望获得的“尊重”!

    在韩美首脑会谈之后,韩国对中国强硬了不少。不得不承认,中韩关系已经来到一个战略重塑的阶段,这个阶段短则五年,长则十年以上。对中韩关系的未来趋势本文不想多言,只想探讨一下中韩关系近年来为何发生“变动”。

    中韩关系的结构性变化其实在2010年朝鲜半岛安全危机出现时就发生了,震荡性变化发生在2016年韩国决定萨德部署以后,更为重大的变化发生在2019年中美贸易战和此后全球疫情扩散这一大背景之下。具体而言,受到朝鲜半岛安全局势恶化、中美贸易摩擦及战略竞争态势长期化的影响,韩国社会出现了保守化转向,这也是尹锡悦及其背后保守党执政的原因。

    尹锡悦政府的政策基本上是复制了保守党长期一贯的政策纲领和主张。从人事安排上看,尹锡悦政府号称“李明博政府2.0”,众所周知,李明博政府刚上台就喊出了韩美同盟全面强化论,以及韩日穿梭外交的设想。李明博政府的对朝高压政策导致朝鲜半岛局势异常紧张,结果朝鲜2009年5月进行了第二次核试验,2010年朝鲜半岛相继发生了“天安舰沉没事件”和“延坪岛炮击事件”。在对日外交和对美外交上,尹锡悦政府和李明博政府的做法并无二致,在此暂且不谈。我们需要知道的是,中韩关系为何变得疏远和有点陌生了?尹锡悦政府为何放弃战略模糊转而采取公然的亲美外交呢?

    第一,经贸合作是中韩关系中最具活力的领域,不过,韩国已经看到或者嗅到中韩经贸关系的潜在风险。首先,韩国看到中韩技术差距在不断缩小的事实,韩国科技企业对中国的赶超能力产生莫名的担忧,如何保持技术差距是他们思考的一个战略命题。其次,中国发达地区事务劳动力成本持续上升,外企政策优惠不再,对大部分韩国中小企业而言,中国市场的利润开始收缩。再次,萨德矛盾之后,韩国有的企业在中国市场遭受重大损失,对经济问题政治化的担忧也是重要原因之一,包括新冠疫情防控也在很大程度上对在华韩企产生影响。最后,对中国市场的高度依赖不利于韩国企业分散地缘政治风险,中美贸易摩擦促使韩国科技企业必须在中美之间做出最终选择。

    第二,中韩关系始于政治关系的改善,1992年中韩建交之后,两国虽然实现了高层往来和频繁的首脑会谈,但是,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差异是始终存在的,在经济实用主义外交政策的指导下,中韩双方都刻意淡化了双方之间的政治分歧,比如达赖喇嘛访韩和“朝鲜难民”问题处理等。韩台断交之后,虽然韩国已经无法置喙台湾问题,但是,韩台关系一直很好地运行。所以,每次中韩领导人会谈或者军方高层会谈,我们都可以看到韩国政府对一个中国政策的强调,也可以看到如何增进中韩政治互信的表述,这如实反映了中韩在政治领域可能出现的问题或者分歧。在中美战略竞争不断强化之际,在不便于表态的中国内政问题上,韩国从非政府组织到政府开始变得活跃起来。

    第三,在安全事务上,中韩矛盾也不少。中韩建交和韩国对华外交的一个重要领域就是朝鲜半岛的安全和统一问题。当时卢泰愚政府的北方政策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通过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建交来改善韩朝关系,实现民族统一。但是,韩朝制度的差异导致民族统一始终无法形成共识,因此,双方的统一很难通过和平共存、合作交流和政治妥协的方式进行,这也是冷战结束之后朝核导弹问题无法解决的根本原因。中国之于韩国的意义或者建设性作用就是,中国采取了平衡立场,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朝鲜半岛事务上具有发言权。但是,2016年朝核问题严重恶化以来,韩国部署萨德导致中国的反制。一方面,韩国为了得到美国的安全保护,必须顺从美国的霸权战略。另一方面,中国在朝鲜半岛安全问题上的作用出现天花板,也就是说,中国没有办法让朝鲜弃核,而韩国的安全威胁无法解除。这是萨德部署的一层理由。此外,中国军力的不断提升改变了中韩安全均衡,虽说韩美同盟为韩国提供了安全保护,但是同盟不是万能的,在没有韩美同盟的未来,韩国如何确保国家安全成为迫切而关键的课题。也许,中国主观上没有威胁韩国的动机,但是国际政治的本质让韩国更警惕中国所具有的的这种军事能力。

    第四,在民间关系上,韩国社会也是越来越担忧中国日益强化的民族主义情绪。在外交关系上,中国的民族主义已经展示出强大的爆发力。这种情绪在韩国社会同样存在。中韩两国之间爆发的各种纷争议题,为民族主义的对立提供了想象空间。自2003年高句丽历史争议、2005年端午节申遗争议以来,中韩网络社区已经爆发了大量的历史文化纷争事件,双方都认为对方的做法不可思议,不可理解。比如,中国网友对2021年韩国电视剧《朝鲜驱魔师》停播事件就感到异常的难以理解,就连韩国社会部分舆论和知识分子也对韩国社会膨胀的民族主义和“反华”情绪感到不可思议。同样,2022年冬奥会爆发的朝鲜族少女服装争议也让中国网友大惑不解。以至于中国网友揶揄韩国是泡菜大国,包括这次拜登访韩的国宴招待也是评论的焦点,“除了泡菜还是泡菜,只有一片牛肉”等。民间好感度的恶化和情绪上的对立对中韩两国政治有着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

    透过上述事实,就容易理解韩国外交政策的这种转向和中韩关系的微妙变化。总之,时代变了,韩国也变了,中韩关系岂有不变之理?!关键是,我们准备好了吗?

    作者:梁立昌,山东大学韩国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

    【朝鲜半岛研究中心】

    文章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


    上一篇:毕颖达:韩美同盟调整与朝韩关系

    下一篇:【原创专栏】韩国会失去中国?还是中国会失去韩国?